滥竽充数故事20字

投稿:刹那芳华 优质问答领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06 19:32:06
滥竽充数故事20字

答: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求真才学,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终究会败露的。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滥竽充数故事20字

1. 滥竽充数故事是指故事内容空洞,毫无意义。
2. 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填补篇幅或者迎合读者口味。
3. 但是,好的故事应该有深度和内涵,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而不是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故事20字

告诉我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糊弄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滥竽充数故事20字

战国时候,齐国有位国君叫齐宣王。他喜爱音乐,特别喜欢听竽乐合奏。吹竽的乐队越大,他听得越起劲儿。

有个南郭先生,既没有学问,又不会劳动,专靠吹牛拍马混饭吃。听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队的消息,就托人向齐宣王介绍,说是吹竽的高手。齐宣王请他加入了竽乐队。合奏的时候,他坐在三百人组成的乐队里,腮帮子一鼓一瘪,上半身前俯后仰,好象吹得十分卖力,其实,他的竽一点声儿也没出。但是,每天他都和其他乐师一样,拿高薪,吃美餐,一混就是好几年。

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当了国君。这个齐湣王也喜欢听音乐,但是,不爱听合奏。他让乐师挨个儿独奏给他听。这一来,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就悄悄地卷起铺盖溜了。

滥竽充数故事20字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虽然可以得到赏赐,但是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

滥竽充数故事20字

"滥竽"指吹竽(竽是我国古代类似笙的乐器)吹的不怎么样的人。相传古代齐国君喜听众竽齐奏,一次就有300人合奏。南郭吹的不怎么样,但混在其中也未被发现。而新国君又喜听独奏,南郭现了百形,故曰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故事20字

滥竽充数故事讲述一个人在比赛时故意拉长时间,把空着的时间用竽吹奏,以达到“滥竽充数”的目的。2 故事告诉我们,某些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仅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3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用心做事,不要以滥竽充数的方式浪费时间。

滥竽充数故事20字

1. 滥竽充数故事是指故事中有很多无关紧要的内容。
2. 这种故事可能是为了填充篇幅或者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但是,这种故事往往会让读者感到烦躁和失望,因为它们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滥竽充数故事20字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竽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郭。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求见宣王,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齐宣王的欢心结果宣王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1]

共5张

滥竽充数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学着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作样地在那里“吹奏”。由于南郭先生学得维妙维肖,而且几百个人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什么异样。就这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其他乐工那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1]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1]

南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吓得浑身冒汗,成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南郭先生心想,这回要是露出马脚,丢饭碗还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不如溜之大吉。所以,趁着湣王还没叫他演奏,南郭先生就赶紧溜走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