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近视叫什么

投稿:拥之则安 优质问答领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2 19:57:27
在古代,近视叫什么

近视在古代被称为能近怯远症,能近怯远症在古代指的是视近物清晰而视远物模糊之病症。近视是屈光的一种,近视大多数和用眼习惯有关系

在古代,近视叫什么

     古代社会近视眼率很低,但不是没有。古代患近视最多的人应该是文人,皆是因为读书用眼过度所至,清史家邓之诚曾说过纪晓岚"貌寝短视",古代对近视眼统称为"短视"。

在古代,近视叫什么

近视眼的古代版称呼——短视

唐代诗人白居易、韩愈,宋朝的王安石、苏轼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短视”。

这些文坛大佬因为近视眼都闹出过笑话,不仅如此,他们还写诗自嘲。

有人恶搞王安石,说他写《梅花》这首诗就是因为高度近视,"遥知不是雪"是分不清梅花还是雪花,是他用鼻子闻出来的。

在古代,近视叫什么

1. 在古代,近视被称为“目盲”或“目瞑”。
2. 这个称呼的原因是古代人对近视的症状并不了解,认为是眼睛失明或视力模糊,因此称之为“目盲”或“目瞑”。
3. 近视在古代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对其认识也相对较少,所以对于近视的称呼也比较简单粗糙。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近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可以通过眼镜、隐形眼镜、手术等方式来纠正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