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为了协调农历和回归年的时间差异而设立的。
农历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行周期为基础,一年共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依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而定,为29或30天,闰年为13个月。但是,农历与回归年的时间并不完全吻合,每年相差约10天左右,因此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增加一个月,这个月就是闰月。闰月的加入可以使农历与回归年的时间保持一致,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
为什么会有闰月呢
闰月是为了使农历和太阳历保持一致而添加的一个月,因为农历一年只有12个月,共354天左右,与太阳一年365天相差了11天左右,如果一直按照农历来进行记录和计算时间,那么一年中的重要节日和季节就会与太阳历对不上,给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就开始采用“闰月”这种办法,即在某些年份中增加一个月,使得农历和太阳历之间的时间差得到弥补。举例来说,每隔2-3年,就会在闰年的农历中添加一个闰月,这个闰月的时间与一般月份相同,通常称为“闰四月”或“闰七月”。
因为农历的一个月份一般是29或30天,所以为了能够弥补太阳历和农历的时间差,每隔几年就需要增加一个月来进行调整,这就是闰月的由来。
为什么会有闰月呢
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总天数相适应。这就是“闰月”的由来。
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