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羹”一语,最早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
“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原来,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她不仅人长的标致风流,拥有沉鱼落雁之貌,而且能歌善舞,有一副迷人的金嗓子,舞姿更是令人倾倒,赋诗、抚琴、泼墨、作画,无不精通。因此她是名声骚动,轰动一时,方圆百里的贵胄子弟、风流才子,都以一睹史凤的芳容为快。
史凤在当时相当知名,很多浪荡公子和好色之徒不惜千里迢迢,纷纷登门拜访,重金求见。但史凤恃才自高,眼光甚高,重才不重金,不把金银放在眼里,只接待样貌、才华上等的客人。
史凤她重才不重金,把前来求见的人,以品貌才学分成三六九等。对上等的客人来,她下楼接待;若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辈上门,则统统拒之门外。久而久之,一些屡被慢待的公子哥儿对她怀恨在心,四处造谣中伤史凤。
聪明的史风就想出了个办法,对被拒绝的人皆赏一碗羹汤,这样一来,倒也堵住了他们乱说的嘴皮。后来,上门求见的人只要一看见摆上羹汤,就知道史凤不愿接待,心领神会而知趣地离开告退,心中虽感不满,但也无话可说。史风的这份特制羹汤,也因此被称为“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