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s和lvs的区别

投稿:刹那芳华 优质问答领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3-10-18 18:00:08
ipvs和lvs的区别

IPVS(IP Virtual Server)和LVS(Linux Virtual Server)实际上是指同一种技术,都是基于Linux内核的负载均衡器。它们的区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1. 名称:IPVS是技术名称,指的是使用Linux内核虚拟服务器技术实现的负载均衡方案。而LVS是指使用IPVS技术实现的具体实现方式之一,也是一个开源项目。

2. 范围:IPVS是一种通用的负载均衡技术,可以适用于任何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而LVS是特指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IPVS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案。

3. 体系结构:IPVS/LVS基于集群体系结构,通过将前端的请求分发给后端的多台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

4. 工作原理:IPVS/LVS使用了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等,根据不同的算法将请求分发给后端的服务器。LVS还提供了四种工作模式:NAT模式、IP隧道模式、直接路由模式和完全透明模式,用以实现不同的负载均衡策略。

5. 功能特点:IPVS/LVS具有高性能、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特点。可以实现对TCP和UDP等不同协议的负载均衡,并支持会话保持、健康检查、故障检测等功能。

综上所述,IPVS是一种通用的负载均衡技术,LVS是指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IPVS实现负载均衡的具体实现方式。它们的关系是IPVS属于负载均衡技术的范畴,而LVS是基于IPVS的具体实现。

ipvs和lvs的区别

  LVS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称,也就是Linux虚拟服务器, 是一个由章文嵩博士发起的自由软件项目,现在已经是 Linux标准内核的一部分。LVS是一种叫基于TCP/IP的负载均衡技术,转发效率极高,具有处理百万计并发连接请求的能力。

  LVS的IP负载均衡技术是通过IPVS模块实现的。IPVS模块是LVS集群的核心软件模块,它安装在LVS集群作为负载均衡的主节点上,虚拟出一个IP地址和端口对外提供服务。用户通过访问这个虚拟服务(VS),然后访问请求由负载均衡器(LB)调度到后端真实服务器(RS)中,由RS实际处理用户的请求给返回响应。

二、IPVS的三种转发模式

  根据负载均衡器转发客户端请求以及RS返回响应机制的不同,将IPVS的转发模式分为三种:NAT,DR,FULLNAT。(还有一种IP TUNNEL模式,IP通道技术,接触比较少)

DR模式(Direct Routing)

  DR模式下,客户端的请求包到达负载均衡器的虚拟服务IP端口后,负载均衡器不会改写请求包的IP和端口,但是会改写请求包的MAC地址为后端RS的MAC地址,然后将数据包转发;真实服务器处理请求后,响应包直接回给客户端,不再经过负载均衡器。所以DR模式的转发效率是最高的,特别适合下行流量较大的业务场景,比如请求视频等大文件。

  DR模式的特点:

数据包在LB转发过程中,源/目的IP端口都不会变化

  LB只是将数据包的MAC地址改写为RS的MAC地址,然后转发给相应的RS。

每台RS上都必须在环回网卡上绑定LB的虚拟服务IP

  因为LB转发时并不会改写数据包的目的IP,所以RS收到的数据包的目的IP仍是LB的虚拟服务IP。为了保证RS能够正确处理该数据包,而不是丢弃,必须在RS的环回网卡上绑定LB的虚拟服务IP。这样RS会认为这个虚拟服务IP是自己的IP,自己是能够处理这个数据包的。否则RS会直接丢弃该数据包!

RS上的业务进程必须监听在环回网卡的虚拟服务IP上,且端口必须和LB上的虚拟服务端口一致

  因为LB不会改写数据包的目的端口,所以RS服务的监听端口必须和虚拟服务端口一致,否则RS会直接拒绝该数据包。

RS处理完请求后,响应直接回给客户端,不再经过LB

  因为RS收到的请求数据包的源IP是客户端的IP,所以理所当然RS的响应会直接回给客户端,而不会再经过LB。这时候要求RS和客户端之间的网络是可达的。

LB和RS须位于同一个子网

  因为LB在转发过程中需要改写数据包的MAC为RS的MAC地址,所以要能够查询到RS的MAC。而要获取到RS的MAC,则需要保证二者位于一个子网,否则LB只能获取到RS网关的MAC地址。

  2. NAT模式(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模式下,请求包和响应包都需要经过LB处理。当客户端的请求到达虚拟服务后,LB会对请求包做目的地址转换(DNAT),将请求包的目的IP改写为RS的IP。当收到RS的响应后,LB会对响应包做源地址转换(SNAT),将响应包的源IP改写为LB的IP。

  NAT模式的特点:

LB会修改数据包的地址

  对于请求包,会进行DNAT;对于响应包,会进行SNAT。

LB会透传客户端IP到RS(DR模式也会透传)

  虽然LB在转发过程中做了NAT转换,但是因为只是做了部分地址转发,所以RS收到的请求包里是能看到客户端IP的。

需要将RS的默认网关地址配置为LB的浮动IP地址

  因为RS收到的请求包源IP是客户端的IP,为了保证响应包在返回时能走到LB上面,所以需要将RS的默认网关地址配置为LB的虚拟服务IP地址。当然,如果客户端的IP是固定的,也可以在RS上添加明细路由指向LB的虚拟服务IP,不用改默认网关。

LB和RS须位于同一个子网,并且客户端不能和LB/RS位于同一子网

  因为需要将RS的默认网关配置为LB的虚拟服务IP地址,所以需要保证LB和RS位于同一子网。

  又因为需要保证RS的响应包能走回到LB上,则客户端不能和RS位于同一子网。否则RS直接就能获取到客户端的MAC,响应包就直接回给客户端了,不会走网关,也就走不到LB上面了。这时候由于没有LB做SNAT,客户端收到的响应包源IP是RS的IP,而客户端的请求包目的IP是LB的虚拟服务IP,这时候客户端无法识别响应包,会直接丢弃。

  3. FULLNAT模式

  FULLNAT模式下,LB会对请求包和响应包都做SNAT+DNAT。

  FULLNAT模式的特点:

LB完全作为一个代理服务器

  FULLNAT下,客户端感知不到RS,RS也感知不到客户端,它们都只能看到LB。此种模式和七层负载均衡有点相似,只不过不会去解析应用层协议,而是在TCP层将消息转发

LB和RS对于组网结构没有要求

  不同于NAT和DR要求LB和RS位于一个子网,FULLNAT对于组网结构没有要求。只需要保证客户端和LB、LB和RS之间网络互通即可。

  三种转发模式性能从高到低:DR > NAT >FULLNAT。

  虽然FULLNAT模式的性能比不上DR和NAT,但是FULLNAT模式没有组网要求,允许LB和RS部署在不同的子网中,这给运维带来了便利。并且 FULLNAT模式具有更好的可拓展性,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LB节点,提升系统整体的负载均衡能力。

三、IPVS支持的调度算法

  对于后端的RS集群,LB是如何决策应该把消息调度到哪个RS节点呢?这是由负载均衡调度算法决定的。IPVS常用的调度算法有:

轮询(Round Robin)

  LB认为集群内每台RS都是相同的,会轮流进行调度分发。从数据统计上看,RR模式是调度最均衡的。

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 Robin)

  LB会根据RS上配置的权重,将消息按权重比分发到不同的RS上。可以给性能更好的RS节点配置更高的权重,提升集群整体的性能。

最小连接数(Least Connections)

  LB会根据和集群内每台RS的连接数统计情况,将消息调度到连接数最少的RS节点上。在长连接业务场景下,LC算法对于系统整体负载均衡的情况较好;但是在短连接业务场景下,由于连接会迅速释放,可能会导致消息每次都调度到同一个RS节点,造成严重的负载不均衡。

加权最小连接数(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s)

  最小连接数算法的加权版~

地址哈希(Address Hash)

  LB上会保存一张哈希表,通过哈希映射将客户端和RS节点关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