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投稿:夜雨微澜 优质问答领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06 12:43:29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1. 端阳节、重五节、午日节等都是端午节的别称。
2.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端午节也有不同的称呼和庆祝方式。
3. 端午节的别称还包括“五月节”、“蒲节”、“艾节”等,这些别称都与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有关。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和驱邪避疫。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别称有以下几个:

端阳节:又称为端阳节,是因为端午节恰逢农历五月初五,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重午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的午时举行,所以也被称为重午节。

五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的节日,因此也被称为五月节。

龙舟节: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传统,因此也被称为龙舟节。

艾节:端午节有挂艾草和蒿草的习俗,因此也被称为艾节。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午节的别称包括“龙舟节”、“五月节”、“重五节”、“端阳节”等等。
1. “龙舟节”是因为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划龙舟。
2. “五月节”是因为端午节的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3. “重五节”中的“重五”是指农历五月初五。
4. “端阳节”是古时民间为避免邪魔侵袭,在农历五月初五重点防范的日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节日。
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还有一些其他的别称,但是以上是比较常见和代表性的。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各种传统习俗。以下是端午节的别称:

1. 端阳节:又称“晒衣节”,因为端午节正值夏至时节,民间有“夏至不吃面”的习俗,于是人们就会将米面制成的食品晒在太阳下防霉变,以示吉祥。

2. 重五节:“五”是端午节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端午节主要食品——粽子的重要代表。

3. 五月节、五月半、午日节:都是因为端午节时间规定在农历五月初五而得名,而“午”是中国古代时间的一个时辰,故有这些别名。

4. 龙舟节:端午节是龙舟比赛的传统时间,因此龙舟节也成为端午节的一种别称。

以上是端午节的一些别称,它们反映了端午节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文化活动。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午节有别名近30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午日节、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龙舟节、龙日节、天中节、地腊节、躲午节、当五汛、解粽节、粽子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午节的别称有:

1、端五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2、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3、重午节、重五节、五月节。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1. 端阳节、重五节、午日节等都是端午节的别称。
2.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食用粽子的习俗。
因为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60度,也就是午时,所以又称为午日节。
而“端”则是指“开始”,“午”则是指“中午”,因此也称为端阳节。
3. 端午节的别称还有很多,比如“艾节”、“香节”、“蒲节”等。
这些别称都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有关。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别称有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1、粽子节:自古以来,吃货从来不会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这个直截了当的名字咯。

2、端阳节:午为“阳辰”,午月中的第一个午日,这一天时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气,因此也有“端阳节”之称。

3、龙舟节:端午节也是上古时代,先人以龙舟竞渡的形式祭祀龙神的节日,来源于部族的图腾祭祀。

4、正阳节:端午节从中国传入到越南以后,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称为“正阳节”。

5、屈原日:端午也是纪年屈原在这一天投江的日子,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称。

6、解粽节:这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戏,端午食粽,粽叶长短各不相同,解下粽叶长者为胜,因此有“解粽节”之称。

7、夏节、五月节:这个名称就与端午的时节密切相关了,五月五日为仲夏之日,过后气温上升,因此得名。

8、重午节:古时以天干地支为纪年,端午节最初为干支历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为“午”,双午为之“重”,因此端午节也称“重午节”。

9、端礼节:在湘南地区,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艾叶,驱除蚊虫,洗礼身心,古代因蚊虫而感染疟疾的几率非常高,而且难以医治,古人相信这样可以驱除疾病,安全度过夏季。因此端午也称端礼。

10、五黄节:古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食五黄的传统,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因端午一天,阳气至盛,天气闷热,气血不畅,因此食五黄调顺理气,健脾润肺,让心脉畅通。

11、龙日节:龙日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称呼,与龙舟有关,最开始端午节是源于吴越部族纪念龙神的日子,龙是吴越的部族图腾,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苍龙飞天的时节,苍龙主火,次日阳气鼎盛,因此也被称为龙日节。

12、沐兰节:端午时为仲夏,也是热病高发的一个季节,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药,沐浴可去湿除热驱邪

13、浴兰节:民间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风俗,因此端午又称“浴兰节”。

14、菖蒲节: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民间风俗,菖蒲被认为有驱邪镇宅的作用,古时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菖蒲,以求福泽平安。

15、躲午节:古时少数地区,认为五月为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这一天,父母都会把家中孩童送至远方亲戚躲避灾厄,因此称“躲午”。

16、地腊节:道教学术中,一年分为五腊,五月五日即地蜡,《赤松子章历》“五月初五名地腊,此日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在道教学说里,腊日属良辰吉日,适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报平安。

17、当五汛:当五汛这个别称,是从古代沿海城市流传下来的,在现代上海地区,还保留着这个对端午的别称,五月当午,潮汐高涨,因此这个名字也保留至今。

18、女儿节:“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往日出嫁的女子在这一天都会纷纷回娘家探亲,因此端午节也称“女儿节”

19、天医节:古人以天医节祭奠黄帝、岐伯,相传黄帝询问岐伯,因此有了医术,中医也有“岐黄之术”的别称,这一天,民间会用露水和朱砂混合,点于孩童的额上或腹部,用以驱邪祈福之意,后来到端午也有这样的习俗,这个名字也因此成为端午的别称。

20、天中节:《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而端午传到日本,也被成为“男儿节”,因此天中阳气旺盛,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