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的成语典故

投稿:紫璇离梦 优质问答领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06 11:33:50
文质彬彬的成语典故

“文质彬彬”一语,出自《论语•雍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孔子说的话。孔子所谓“文”,是外表,指文明礼貌;所谓“质”,是内心,指思想品质。所谓“质胜文”(质髙于文),指本质尚好而仪表较差,这样的人就会是粗野的;所谓“文胜质”(文优于质),指态度不错而品德低下,这样的人就会是虚伪的(原文“史”含有浮夸不实的意思)。孔子认为,只有端庄的外表礼仪和崇髙的内心修养配合适当,达到表里一致,举止文雅而待人有礼,这才是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

“彬彬”,外表内心配合适当,形容文质兼备的状貌。元人郑德辉《翰林风月》杂剧:“那生他文质彬彬才有余。”也作“斌斌”。《史记•儒林列传序》,“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

现以“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斯文,态度闲雅。以“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文质彬彬的成语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因不忍心看到廉颇被贬为县令,主动出使赵国,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礼仪之美。《孟子·公孙丑上》中,公孙丑礼貌待人,示范了文质彬彬的榜样。《左传·昭公元年》中,公子胜为了老人的尊严,扶起地上的老人,展现了文质彬彬的风度。这些典故都彰显了文雅、礼貌、恭敬等文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