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写中秋的月吗

投稿:清风不解语 优质问答领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3-10-23 17:24:0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写中秋的月吗

算是吧,只能说是写在中秋,其实是思念弟弟苏辙,以月起兴,围绕明月圆缺道人世间悲欢离合,也有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亦有仕途失意却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写中秋的月吗

0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古绝唱,不过这首词是借月咏怀,兼身世感慨,富有哲理意味。然于月色之景,终不逮矣,所以还需要另一首纯粹写月景的,所以我要推荐晁补之的《洞仙歌》。



02.

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的还有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忽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固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成钩?

苏轼中秋词是赏月而怀人,词意缠绵,又寄托人生感慨,曾感动千古以来无数国人。

而辛词一反常态,是送月,轻松幽默,想象出奇,妙悟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科学常理。



03.

当然,辛弃疾的中秋诗词,还包含有所寄托、隐喻时事的。

如《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潜叔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该词作于淳熙元年( 1174) 中秋,时稼轩再度出仕建康,词风豪壮,寄托亦深。“斫去”二句, 化用杜甫诗句“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但融入了特定的时代内涵。诚如周济所言: “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在中秋感怀中暗寓壮志未酬、人已老去之憾,并寄托了作者铲除奸佞、恢复清明的志向。



04.

当然,在宋代写中秋诗词中,意境最美的当属晁补之的《洞仙歌》: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该词写中秋赏月,语言精炼工丽,清婉娟秀,意远韵长,如人间仙境。

如果说张孝祥的过洞庭是空灵清远,得“清”之美学之旨。

那么晁补之这首就得“逸”之美学之旨,神姿高秀,才气飘逸。

尤其末一句“玉做人间,素秋千顷”,让人激赏。



05.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是我认为,写洞庭之景,写得最空灵,最清远壮美的诗词,没有之一。作者说妙处难与君说,倘若我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那种“妙处”怕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这是一首天时地利人和的词作,换作其他人,其他时间,其他地点,任何一个因素变动,都不能得。唯独是张孝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景与情与心境和谐共生,才能写出这样的词。

结尾好一个扣舷独啸,难抑豪气,激动,人生难得有此情此景,能够令人浑然忘我。这样的景色心境不适合浮一大白,也不适合对酒当歌,唯独一“啸”,还要扣舷,才能毫无违和感,才能不迫不露,与情境融为一体。



06.

我再推荐一首正宗的写月的词,王沂孙的《洞仙歌》: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瞑。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桂花旧影。

晁补之的是写中秋满月,以“金镜”譬之,虽华美,却不算新奇。王沂孙写的是新月,以“一曲小银钩”譬之,得纤巧幽微之质。“宝帘挂秋冷”柔美幽渺,略带凄凉之感,令人堪怜,既显示出新月的渺小无凭,又反衬出夜空的浩瀚。



07.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离开故乡的许多年里,走过那么多地方,看过那么多不同风月,在记忆中,唯有故乡之月,皎洁如玉,一直悬在心中。

(未完·待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