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修辞手法。
2. 双声和叠韵都是修辞手法中的音韵手法,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双声指的是在一句话中交替使用两个不同的声调,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叠韵则是在一句话中重复使用相同的韵母或辅音,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记忆力。
3. 除了双声和叠韵,修辞手法还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等,这些手法都可以用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双声和叠韵算是修辞手法
是的
1、 双声、叠韵与叠音的音律美
双声和叠韵是汉语语音表达上的独有形式。利用双声和叠韵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声音特别响亮,铿锵悦耳;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发音部位一致,读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双声、叠韵的恰当运用,可以形成声韵回环的音律美,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汉语中,双声、叠韵的双音节词的出现频率较高,在《诗经》三百篇中,就有很多双声词、叠韵词和叠词。如有名的《关雎》诗中,“窈窕”是叠韵词,“参差”是双声词,“辗转”既是双声词又是叠韵词,再加上诗中平仄相间,表意幽默,可谓荡气回肠,动听悦耳之极。这些双声、叠韵词的运用,美化了句子的声音,使语言显得优雅而秀丽。
叠音也是汉语一种富有特色的语音修辞手段。它利用汉语音节的特点,通过声音的复叠,加重形象的摹拟,使繁复的感情与语气得以确切表达。恰当地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语句的声律美,还能够增强语言的描绘力和形象性,有时还具有加强文字抒情色彩的修辞作用。例如李清照《声声慢》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个叠音词,被视为叠音使用之典范。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过世,她过着孤独无依的生活,心境十分冷清。叠用“冷冷”“清清”,正好渲染了这种寂寞、凄凉的心情。三句诗连用七个叠音词,构成七个均等的音步,读起来仿佛可以听到诗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寻”、“觅”、“冷”、“清”、“凄”、“惨”、“戚”,本是富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把它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效果。
2、押韵的乐美、韵美、节奏美
押韵是音乐美的基本条件之一,韵脚调配得好,可使诗歌抑扬顿挫,流韵回环。韵脚关上联下,就像一根红线,把分散的诗句、跳跃的内容、奔腾的感情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以加强结构和形象的完整性,达到传情感人的目的。因此,押韵是人们常用的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押韵使声音和谐悦耳,使同一个音在同一个位置上不断重复,这种声音的回环往复,有助于感情的强调和意义的集中,可以起到和谐声音、增强感染力的作用。语音上有规律的往复回环产生了节律,使语言具有了节奏美感,给人以音韵回环、和谐悦耳的音乐美。押韵大量出现在诗歌、韵文中,有时也表现在散文和口语流传的现代曲艺艺术中,使汉语与其他语种相比独具音乐美、韵律美。三槐居语文网
3、摹音的仿真美
运用象声词摹拟客观世界的各种音响,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真实感的修辞方法叫做摹音。它是单借语音要素在言辞中起作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摹音是用语音来描摹客观世界出现的声音,可以使人如闻其声,真切地感受到纯天然的、本真的声音。大部分摹音词是双声词、叠韵词或叠音词。摹音词的大量使用不仅为汉语语音增添了音韵美,还使语言具有了仿真美感。
以声音刻画人物,是摹音词在作品中的主要作用,通过以摹音词描绘人物所从事的活动去表现人物。摹声可以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声音,使所表达的事物活灵活现,有声有色,从而收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用摹音词叙述事件,描绘场面,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的描写极为出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为粗弦、低音弦,用“嘈嘈”描摹声音的粗重急促;小弦是细弦、高声弦,用“切切”来描摹声音的轻细急促,更形象生动。
叠音词摹音有时还构成排比,使句式整齐有序,音韵铿锵,节奏鲜明,给读者以具体真实的感觉。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还常常用摹声来烘托不同的气象,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此外,运用摹声词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例如“哈哈”是开怀大笑,“哼哼”则是冷笑等。
4、声调的调配产生音顿节律美三槐居语文网
声调是指一个音节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平声听起来高昂平直,仄声听起来婉转低沉,平仄交错,声调的高低变化形成音流抑扬顿挫的跌宕美,利用声调的平仄变化,能产生抑扬顿挫的音顿节律美。古人深诸此理,六朝的沈约就有关于声调的认识。他强调诗歌的声调按一定规则排列起来,以达到富有音乐美的效果。古典诗词讲究声调的平仄错落有致,就是为了追求抑扬顿挫的节律荚。三槐居语文网9Qo%pDW30o
律诗最追求声调的节律美。律诗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中平仄相对,音节均衡、排列严整,特别是音节数量相等、词性相同且语义相联,充分发挥了汉语语音的特色,使语音具有了音顿美感,使语句富于音乐性。在现代汉语的演说、写作中,虽不可能如古典诗歌那样对平仄极为讲究,但是在一些关键的语句中把握好平仄,适当注意句内平仄的调配,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取得较好的修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