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赏析

投稿:夜雨微澜 优质问答领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3-10-19 15:46:13
寻隐者不遇赏析

你好,《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寻找隐士却未能相遇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超脱尘俗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诗中,诗人寻隐者的目的是为了向他请教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向他学习如何追求真理和超脱尘俗。然而,诗人却未能寻到隐士,只见到了一片静谧的山水。诗人感叹隐士可能已经消逝于世,或者隐居在更深的山谷之中。

《寻隐者不遇》通过寻找隐士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中的隐士象征着追求内心自由和真理的人,他们通常隐居于山水之间,远离世俗的纷扰,通过思考和修行来追求真理。

整首诗以平和、淡泊的语调描绘了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诗中透露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和对真理追求的坚持。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意境深远、意蕴丰富的诗作,通过描绘山水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传达了对自由、真理和超越尘世的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寻隐者不遇赏析

赏析

  唐诗中寻访隐者不遇为题材的小诗有好几首。而似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最为后人激赏。魏野这首七绝的意境很像贾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题中的“隐者”为谁,人们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隐士,他与不少隐逸者有交往,这里反映的就是诗人生活的这一方面,写的是隐者相寻,终未得遇。与贾岛诗相比,诗题虽同,内中含义却昭然有别。贾岛诗中,隐者在“云深不知处”,但毕竟“只在此山中”,还是有目标可见的,而此诗中的隐者,行迹更加漂泊不定,难以捉摸。

  “寻真误入蓬莱岛”,首句点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见敬仰之情。“误”二字,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香风不动松花老”具休写所见之景。香风不动,松花自落,隐者居处之清幽可见。

  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为一转折。贾岛诗中虽略去问句,却还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现,魏野则将发问的对象也略去了。他自问自答道:满地白云,杳无行迹,隐者想必采灵芝去了。灵芝,历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长在深山峭壁,来取不易,隐者这一去,何时归来就难么肯定了。诗人虽未能见到隐者,内心却向往之,他伫立于此,极目远眺,隐隐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诗篇已终,余音未了。

  在宋初诗人中,魏野的风格是近于唐人的。《宋史》本传云:“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写访隐者不遇的诗,除贾岛一首外,唐人如高骈“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挑开”,李商隐“城廓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雪满衣”,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等等,在唐诗中都属上乘之作。“意味闲雅”(蔡正孙语)是这些诗总的风格。魏野一生没有出仕,居处是“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宋史》本传),真宗遣使召之,他“闭户逾垣而遁”(《宋诗纪事》卷一),是个真隐士,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诗,于“闲雅”之外,就更有隐逸之风。前人称他诗风“平朴而常不事虚语”(《玉壶野史》),这首诗纯用白描手法,青松郁郁,白云悠悠,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将香风引入诗句,更使整个画面增辉。而这些都显示了隐者的高洁,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寻隐者不遇赏析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