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投稿:宁若心安 优质问答领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3-10-19 11:11:07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包括广通渠,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以渭水为主要水源。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在十三世纪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代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近现代大运河在战争中曾经被迫中断,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修整,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