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
下联:无儿无女无老婆。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一人一口一碗一锅的下一句是
一家一户一乡一国。
1. "一人一口一碗一锅"以及"一家一户一乡一国"都是被用于形容社会等级体系的影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2. "一家一户一乡一国"延伸出从小到大的社会团体关系,分别是与家庭、社区、地方和国家相关联的。
3. 总体而言,“一人一口一碗一锅”的下一句则是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会逐渐被社会团体逐渐消除,直到达到社会平等。
一人一口一碗一锅的下一句是
大姑娘一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随口下联,堪称绝对
乾隆年间有这样一个人,老家住山东,姓王,大家都喜欢叫他王秀才。王秀才长得一表人才,刚二十出头,由于家里穷,祖籍都是以耕田和砍柴为生。所以王秀才立下决心,在他这一代一定要出人头地,努力用功读书,考中状元以后,为家乡多出把力,使贫穷的人也能过上好日子。
王秀才每日刻苦读书,渐渐地胸中饱藏了四书五经,终于迎来了大清朝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由于家里离京城很远,家里又没什么钱,只好带上行李,随便拿些干粮上路了。
他从早上走到天黑,干粮用完了,腹中又饥又渴,终于来到了一个镇上。王秀才由于饥饿难忍,只好放下礼义廉耻,挨家敲门只求一碗饭吃。傍晚时分,没想到家家关门闭户,终于有一家肯开门了。只见出来的是一位老丈,老丈面目和善,把王秀才请到屋里,并命令女儿给王秀才端来饭菜。
姑娘端来玉米饼子和一碗热汤,放在桌子上,王秀才赶忙跟姑娘道谢。姑娘见王秀才是个读书人,心里有了一个主意,打算考考他,不能白白吃了这饭,看是不是有真才实学。王秀才刚要吃饼子,却被姑娘拦住,姑娘说:我出一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就可以吃。王秀才一想:原来姑娘怕我是骗吃骗喝的人,只好答应。
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
王秀才一想,这姑娘不是在嘲笑我吗,怎么来对好呢。这时抬头看了看姑娘,甚是长得漂亮,心中就有了下联。
下联:单被单床单身人。
横批:愿者自嫁。
姑娘一听,这个秀才对仗工整,对得甚是巧妙。但从字眼里不难看出,秀才的意思是看上了自己,顿时面红耳赤,捂着脸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