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六畜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对家禽和家畜的分类方式。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五禽指的是鸡、鸭、雁、鹅、鹿。这五种禽类在古代被认为是珍贵的食物和猎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它们的养殖和繁衍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畜指的是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畜类在古代被广泛饲养和利用。马和牛是重要的劳动力,用于耕种和运输;羊提供毛皮和肉食;猪是重要的肉食来源;狗既是宠物,也是狩猎和保卫家园的伙伴;鸡则提供蛋和肉食。
五禽六畜的分类方式主要基于古代社会对动物的用途和价值进行的划分。它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对不同动物的重视程度和利用方式。这种分类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影响,也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生态观念。
五禽六畜的由来
五禽出处由来是《后汉书华陀传》,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态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日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以利蹄,以当导引"。后世因此有谓华陀为武术之始祖。
六畜出处由来是:
1、《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2、《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3、杜预注曰:“为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4、南宋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中也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五禽指虎、鹿、熊、猿、鸟(一般用鹤为代表)五种野生动物。六畜指马、牛、羊、鸡、犬、豕(即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