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的故事

投稿:萌小萌 优质问答领域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30 12:54:37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小王的孩子,他很好奇,总是喜欢问许多问题。他的父母很忙,没有时间回答他的问题,他只好去问他的老师。老师很欣赏他的好奇心,鼓励他提出更多的问题。小王变得越来越聪明,成为了班级里的一名优秀学生。他参加了一些有关科学和技术的比赛,赢得了许多奖项。

小王也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领导着班级做好每项任务。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取得了许多成就。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的故事

故事如下:

口子乡柴庄村有个叫柴门的人,他因家境贫寒,只上了几年学,就辍学务农了。这些年,柴门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总结出一些生产、生活经验,并编成顺口溜,脍炙人口,在乡里广为流传。

比如,他发明的“管状雨具”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他编的“顺口溜”又让乡亲们照搬照做受益匪浅。柴门便成了乡亲们心目中的“土专家”。

有一天,村里一名姓徐的小伙子拿着一个铜钱来请教柴门:“我看铜钱孔挺大的,可这孔是怎么钻出来的呢?”柴门被难住了。两个人一个劲儿地翻书,找资料,终于弄清了铜钱孔是冲压而成的。

这件事让柴门深受启发,他意识到,自己知之甚少,于是,他决心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不仅自费到县里上了“农广校”,而且到省里参加了各种科技培训,并发明了“玉米全覆膜栽培技术”,还引进了十几个蔬菜新品种。

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了“间作套种”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并编写了《“间作套种”立体农业模式资料汇编》。他编的农用生产谚语、顺口溜达500多条,3000多字,在群众中广为传播。

由于柴门的勤奋好学,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引进的蔬菜新品种大受欢迎,他发的间作套种蔬菜光是毛收入就有两万多元。

现在,柴门已经从一个文盲成为村里的科技“土专家”,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准备成立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带动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