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的部首:讠
二、识的释义
1.认得:~字。相~。
2.知识:常~。学~。
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远见卓~。
三、识的组词
一、认识 [ rèn shi ]
1.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我~他。他不~这种草药。
2.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感性~。理性~。
文学作品示例: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八章:“认识和照镜子、摄影有相类似的地方,但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二、识别 [ shí bié ]
辨别;辨认:~真伪。
文学作品示例:巴人 《点滴集·有关短篇小说创作的几个问题》:“我们的作家应该从生活中首先培养出无产阶级的识别生活的思想的眼力(识力)。”
三、见识 [ jiàn shi ]
1.接触事物,扩大见闻:到各处走走,~~也是好的。
2.见闻;知识:长~。~广。
文学作品示例:清代作家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
四、常识 [ cháng shí ]
一般的、普通的知识(对于专门知识而言)。
文学作品示例:叶圣陶《文心》五:“诗之外还有词,词原可以不读,如果为求常识起见,想读,也好,就读《白香词谱》吧。”
五、知识 [ zhī shi ]
1.人们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分子。
文学作品示例:巴金 《后记》:“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不少的生活知识。”
识的偏旁部首
讠
识
識 shí
〈动〉
(1) (形声。从言。戠( 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 同本义 [know;realize;be aware]
識,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理)
(4) 认识 [know;recognize]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告子上》